看大片学技巧 《哈利波特》震撼大结局
1/11
自2001年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始,这个系列成为了新世纪以来电影中的一个神话,横扫全球的十年里,《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成为了影史上最为卖座的电影系列。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根据小说的第七部第25章及以后的部分改编,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终结篇。2/11
影片一开始是哈利和一只精灵间的对话,导演不仅将精灵的眼神光拍摄得异常到位,并且使用了一组很长的反打镜头来交代这场戏中各个人物情感的细微变化,以及整个房间中人物所处的位置,罗恩和赫敏虽然在这场戏中不是重要人物,但也用巧妙的方法让他们俩的酱油打得十分舒服。3/11
这个镜头是从赫敏完全被虚化掉的脸开始的,然后慢慢抬起一只手。导演非常巧妙的处理了一根细发的反光效果,以及与背景颜色的反差。让观众的眼睛很快便聚焦到这丝头发上,然后演员才开始讲话,充分展示了头发在这场戏中的重要作用。4/11
这是一条巨龙出现时的镜头,本来非常平静的画面中心碎裂,一个龙头急速冲向镜头,并且张开血盆大口,让整个空间纵深感非常强烈。很多时候拍摄角度是极为重要的,不仅可以展示故事情节,对于观众情绪的调动作用也很大。5/11
很多时候人物的出场可以从一个特写开始,不一定非要看清他的面容,比如这幅画面,在一个横尸遍地的屋子里,只有一个人缓缓走来的脚部特写,但是他脚边紧紧跟随而来的巨蟒已经透露了这个人的身份,导演用这种方式告诉观众,伏地魔来了,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6/11
这是麦康娜教授在聆听一段非常具有威胁性的讲话时的反应,导演使用了俯视的角度拍摄人物紧张的表情,这种视角不仅充分放大了她内心的无助,并且给人一种人物渺小化的感觉,让观众知道,这个人物此刻什么也做不了。7/11
这是一个构图非常巧妙的镜头,前景的哈利和背景里的两个人都能同时引起观众的关注,而画面中几个柱子的设计让本来狭小的空间增强了纵深感,增强了哈利和背景中两个人的距离感,充分展现出那两个人看到哈利远去后内心的失落。8/11
当伏地魔正处于一个人的沉思中,已经虚化的背景中出现了一个人物,导演并没有急于交代这个人 是谁,而是通过主要人物眼珠的一个转动,让人们注意到身后的变化,这种原本细微的动作,却比伏地魔直接转身来的更有爆发力。9/11
当人们都认为哈利已经被伏地魔杀死时候,他却突然出现在了一个背景极为明亮,细节非常模糊的环境当中,这样的表现手法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也许这只是梦境?也许这是天堂?整个画面都 变得虚幻和飘渺,让突然出现的邓布利多也增加了几分神秘。10/11
最终哈利战胜了伏地魔,让他从这个世界上彻底的消失了,如此让人期盼已久的画面,导演最终选择了俯视的角度拍摄,并且使用了慢动作的来烘托那值得记忆的时刻。当碎片散尽,人物消失,让观众长舒一口气,一切忠于结束了。11/11
影片结尾,突然出现了从第一部哈利波特开始就难得一见的好天气,明媚的阳光打在哈利背后,整个人物被轮廓光勾勒的异常唯美。至此,电影《哈利波特》忠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给了观众一个真正的大结局。